澳科大團隊針對痤瘡治療的自驅動給藥系統研究中取得創新成果

2025/09/02

痤瘡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皮膚疾病,其成因源於皮下水毛囊阻塞,通常由荷爾蒙波動、油性化妝品、特定藥物、大量出汗及過度皮膚摩擦等因素引發。皮脂和死皮細胞可能堵塞毛孔,導致內部細菌快速繁殖。針對病症治療,近日,澳門科技大學澳門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唐建新教授和劉一明助理教授的聯合團隊在可穿戴智能穿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開發出一種以克林黴素為抗菌劑的可拉伸自驅動給藥系統,其動力源採用生物相容性高性能鎂-氧氣電池。基於離子電泳工作原理,集成電池產生的直流電作用於自主研發的克林黴素載藥層,實現克林黴素與電解質離子的協同定向傳輸,精準靶向痤瘡病灶區域。

通過調節電池功率輸出,可精確控制藥物遞送速率。得益於先進的機械設計與材料選擇,整個系統具備完全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屈服極限內可實現高達100%的拉伸率,使其能有效貼合人體大部分區域進行痤瘡治療(圖1)。我們通過體外和體內生物實驗進一步驗證了該自驅動給藥系統的有效性,展示了一種突破性的痤瘡治療範式——既能延長抗生素療效週期,又能確保長期穿戴舒適性。該研究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ACS Nano

圖1. SSDDE系統架構。

論文網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5c09857

論文題目:Self-Driven, Stretchable Drug Delivery Electronics for Acne Treatment

劉一明助理教授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澳科大為第一完成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