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佈2025年度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澳科大科研人員在月球與行星科學、工程科學、材料科學與中醫藥學四個領域皆獲肯定,合共批出8項青年科學基金(含A類、C類),2項面上項目。其中,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祝夢華的「月球早期撞擊」獲得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原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這是首次由澳門自主培養之青年學者獲得該層次項目資助,不僅是對祝夢華教授個人科研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標誌著大學在科學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取得歷史性突破。
作為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傑青項目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領域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開展原創性研究。在大學和澳門科技發展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祝夢華教授以行星撞擊為突破口,在月球演化、內太陽系形成過程以及類地行星行星早期演化等關鍵科學問題多次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這些成果對太陽系的形成過程,早期撞擊歷史,以及類地行星早期演化差異等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觀點,也為月球、火星探測科學資料的分析以及後續的小行星探測任務提供新的科學支撐。
是次通過澳科大申請獲批「青年科學基金項目(C類)」有5項,分別為澳科大創新工程學院工程科學系劉新副教授的「Hamilton四元數和Segre四元數代數上的張量分析及其應用」、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陸陽予助理教授的「超高速撞擊下月球表面輻射紋形成機理研究」、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劉鷹助理教授的「南大西洋異常影響下的內輻射帶電子沉降研究」、中醫藥學院徐渴陽助理教授的「脂肪肝細胞來源的外泌體CPN2蛋白介導鋅穩態促進肝癌生長的作用機理研究」、中藥機制與質量全國重點實驗室馬麗娟助理教授的「基於雙元素化學防禦視角下的人參屬藥用植物葉類藥材的質量研究」。
通過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申請獲批「青年科學基金項目(C類)」有2項,分別為材料科學工程學系魏遠飛博士和牛璐月博士的項目。而創新工程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高開周副教授的「複雜場景知識和學習雙驅動的兩棲無人船任務智慧優化調度」、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杜培鑫助理教授的「類火星輻射環境下黏土礦物對有機質保存的影響及機理研究」更是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
上述科研項目的獲得顯示澳科大近年積極部署嶄新研究戰略,優勢科研領域不斷擴展,年輕學者逐步脫穎而出,科研實力穩步上揚的上升趨勢。未來將積極背靠國家,為其科研事業行穩致遠作出努力,為國家和大灣區科技事業貢獻力量。